关于小时候经常挨老师揍,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所见所感的有趣事儿。
1.九几年,那年代所有人都穷,很多家庭都是好几个孩子,所以家里从不护犊子。甚至爹妈看孩子顽皮不顺眼,都要往死里打上一顿。那时候很多父母的教育水平很低,因此对有句名言那是笃信不疑: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。因为这句话,农村绝大多数孩子那时候,三天不被爹妈揍一顿,就可以给祖宗们磕十个大响头了。
2. 我还记得那年代,老师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高的,就因为“吃国家财政饭”,所以我那当校长的舅舅在当地赫赫有名。父母因此想当然地认为,孩子在学校想成绩好,今后有出息出人头地,就要天天让老师打。因此每一个送孩子上学的父亲临走时,都要跟老师临别赠言:“老师,孩子在学校不听话,就给我往死里打。”老师们深信不疑,也因此从不含糊和手软。我当年因此曾无数次的怀疑我是不是爹妈当年买鸡蛋超市赠送的。
3.我当年读初中就开始住校,那时候当校长的舅舅开始成为我的数学老师,而且各种理由都能打我一顿。比如说“他讲过的题做错了就打一顿;成绩没考好就打一顿;马虎大意丢分了就要打一顿;有一次数学考了99,当时很骄傲的跑到他办公室嘚瑟,结果又被打了一顿,他说打一顿下次没准能考100呢!”还记得第一次被打的时候,我还准备反抗一下,当时就准备理论一番。于是在我鼓足勇气说了“老师打学生是犯了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”的时候,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突然哄堂大笑,然后老师说,“你去哪里告?等我打完了,我把手机给你去告。”那时候小灵通手机很高端,我都不会用,自然也不知道去哪里告?然后我就被老师用主板接着打了一顿。
4. 读初二的时候,我的成绩就在前几名。当时甚至跟其他同学抢着跑到老师那里挨板子,为了一个目的,那时候老师打谁,就是想关心他的成绩,关心他。在学校一个大集体里,老师就跟一个大家长一样。为了刷遍存在感,故意犯个事儿让老师生下气,看着老师打完板子后,气的脸红脖子粗的跟我们苦口婆心的教导,我们嘴上说着我错了,心里噗噗直乐的想“哈哈,要的就是这种效果”。后来,毕业后,我们那批人的心理素质极其强大,而且学业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水平,有一个还读到了北大博士,当然我们在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,最怀念的也是当年那群老师。
5. 十年后,自己也开始从事教育。于是发现教育的环境开始改变,教师红线出台,教育课外辅导开始如日中天,大学扩招,千军万马开始过独木桥,班级里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独生子女,父母虎视眈眈的盯着老师的教学和孩子的成绩。孩子成绩不好,家长会联名声讨老师; 老师教学行为出点格,家长连名会声讨老师; 于是学生开始变得“三不得——打不得,骂不得,打不得。”这些年为什么所有家长都盯着中高考,原因就在只有一个孩子,输不起。80后的父母大多比较高知了,攀比之心非比寻常,别人家的孩子能考上211和985,我家的孩子也绝不能比人家差;自己当年没有实现的理想,我的孩子要达成。于是,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,各种辅导班自然给孩子有什么报什么,过早培养和害怕落于人后的焦虑,导致了现在的孩子已然没有了童年。
6.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家长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这个独苗身上。从小到大那也是奉若掌上明珠一样,全家都围着一个孩子转,于是很多孩子的身心问题开始各种频发。几乎所有孩子的学习和情感问题,归根结底,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的问题。然后,所有孩子的问题最终都汇集到了学校,于是老师那里就成为了所有问题汇集的终点,所以老师们的教学和管理压力是何其大的。归根结底,所有老师都是具备足够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的,但是现实是老师们的压力是何其大的。我曾经见过一所名校里很多老师处于很大的焦虑和抑郁之中,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,真的很不容易。有时候,一冲动失手打了部分冥顽不灵学生,也是恨铁不成钢,老师收拾了学生,其实很多也后悔的要死。家长很多时候并不能体会老师的苦楚,一出事儿就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老师身上,跑到学校闹事儿,其实殊不知这对孩子的隐形伤害是很大的。所以我建议的是,为了孩子的成长,作为父母应该平时多跟老师沟通交流,多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支持老师,多参与到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,形成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。不要仅仅是当孩子出问题了,才开始各方面追究责任。
责任编辑:
网友评价
来自浙江省建德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点赞,是一种态度。
来自河南省新郑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大神啊
来自江苏省通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小编,你赢了
来自江苏省东台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精品
来自河南省汝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这里水很深,快上来